Thursday, September 30, 2010

汉字是中华文化精萃之一

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、武术、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中国国粹。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,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,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。

它之所以能超越实用的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,是由其文字构成的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因素决定的。因此,中国书法才能够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独响,并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,更重要的是,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
表里,与中华民族精神构成一体。

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,贵和尚中,这种强调整体
和谐的思想,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,主張以广阔的胸襟,海纳百川的气概,兼容并蓄,使社会达到“太和”的理想境界。
.
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,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,而是通过参差错落,救差补缺,调轻配重,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,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,即“中”“和”意义上的平衡。

如《兰亭序》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,也是通过每一
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,造险救险而实现的。黄庭坚“黄州寒食诗卷跋”的章法也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。

可见,一点一画,互相牵制,互为生发,彼此衬托,一字一行,小大参错,牝牡相衔,彼此渲染,才能使中国文化中“和为贵”的价值观通过书法体现出来。

书法碑林即是选取书法与文章相映成辉的精品刻碑而成,故更能对推广中华文化有极大的帮助。富贵集团创建东南亚首座人文碑林,意义可说是极为深远,值得我们携手去推行,我们会与富贵集团合作推荐本地书法家或名人的作品入碑,以广大与传承我们的文化。
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
戴小华

Friday, September 24, 2010

富贵集团创办于1990年,是我国规模最大而又具备先进设备的现代殡葬服务集团。秉承“以人為本,关怀备至”为服务宗旨的富贵集团,除了重视该集团事业的营运盈利之外,更重视以行动实现回馈社会责任,其所属的基金会便一直致力于推动生命关怀、慈善事业、文化教育与健康养生的志业,在慈善、文化、教育、医药等四领域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。

今天,富贵集团又再次以行动来实现他们的创办理念,建立马来西亚第一座“中华人文碑林”,这也是东南亚第一座碑林。

碑林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,已有九百多年历史,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。此外,碑林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,更重要的是这些碑石文字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与书法艺术价值,而碑林的碑文、墓志、书法碑及石刻,对中文系的学生也起着重大的意义,这包括:

1. 提供宝贵的历史研究资料。
2. 与历史史籍互证互补,使后世有所稽考。
3. 考证史籍与文物之异同。
4. 考证中国古代郡县乡里所在,了解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。
5. 拓碑技术有助于学生学习田野调查的方法。

除了有益于研究之外,碑林对国民公众也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:

1. 碑林将成为旅游景点之一,有助于促进我国的旅游业。
2. 促进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。
3. 有助于提升人民的文化内涵。
4. 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,书法及绘画的学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。
5. 唤醒大众对于历史文物的保存和重视。

富贵集团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承传的方式回馈社会,实为难能可贵!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希望富贵集团能更上一层楼—创办一所“中华文物博物馆”。

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会长 林丽华

Tuesday, September 21, 2010

王介英:碑林看见文字演变

富贵集团的“中华人文碑林”收藏了许多名碑,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书法的演变过程,还可以看到汉字的演变历程。

汉字源远流长,虽经变革却一脉相承,在历史长河中伴随中华儿女走过数千年的岁月,是世界上惟一由始至终保留表意文字体系,不曾更换轨道的文字。汉字始于何时,今天已无法追溯。虽然甲骨文(1384B.C.-1112B.C.)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而又没有争议的文字,但它肯定不是汉字的起点,在它之前应该有一段漫長的发展历程。

自1928年至今的数千年里,中国出土陶器一百五十多批,其中有的经C14鉴定,证实不晚于公元前5500年,陶器上有的出现类似甲骨文、金文的符号,被称为陶符或陶文。由于这些符号绝大多数是一器一符号,没有上下文,难以确认是文字还是仅为符号,所以文字学界看法分歧,有的认为是文字,有的认为不是,所以至今还没有定论。无论如何,汉字起源于图画应是可信的。而那些能流传后代的古文字,都是刻或铸在不易腐损的载体上的,例如:刻在龟甲、兽骨上的卜文(甲骨文)、铸在青陶器上的铭文(金文)、刻在石器或石碑上的文字等。这些先后由各个文化遗址出土的文字,成为了后代研究文字、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资料。

就石刻文字而言,时代最早的当推殷商古器妇好墓的石罄刻文,其后有东周春秋末年的石鼓文(约576-537B.C.)与《沮楚文》(312B.C.)。到了秦朝,石刻文字出现第一个高峰,歌颂秦始皇政绩功业的秦刻石有七个:峰山刻石、泰山刻石、琅邪刻石、文罘刻石、东观刻石、碣石刻石、会稽刻石,相传是丞相李斯所写。这些刻石的原石多已焚毁或亡佚,有的只留下断石残文,有的只有摹本或据摹本再刻的刻石,或拓本,例如:峄山刻石有南唐徐铉摹本,宋淳化四年郑文宝在西安府学复刻徐铉的摹本,此刻石今存西安碑林。秦与西汉石刻文字用篆体,东汉石刻则多为汉隶,只有少数是篆书。

东汉的石刻以碑刻为主,是中国石刻的另一个高峰,其类型包括:墓碑、墓志、石经、塔铭等等。这些碑刻有的是歌颂功业,显扬后世;有的是惩恶扬善,正定人心;有的是匡正经书、文字的谬误;有的是弘扬宗教、净化人心。东汉的碑刻由于字形优美,所以成为了后代书法的楷模,如:曹全碑、史晨碑、张迁碑、华山碑等。此后,碑刻风行千古,遍及全国,留传下来的碑刻或其拓本、摹本数以万计。必须指出的是唐宋碑刻已经取代隶书,著名的有:柳公权《玄秘塔》、欧阳询《九成宫》、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(以上唐代),以及宋代的蔡襄《昼锦堂记》等等。

在众多石刻种类中,值得特别提出来讨论的是石经。它可以分为两类。一类是为了表彰经学(儒家经书),另一类是为了传承佛教经典。前一类的石经,包括:东汉《熹平石经》(隶书)、魏正始年间的《三体石经》(古文大小篆、隶书)、唐代的《开成石经》、北宋的《嘉佑石经》、南宋的《绍兴石经》、清代的《乾隆石经》(唐至清皆楷书)。后一类的石经(佛教)约始于北齐,盛行于隋唐,例如:山西省太原县的《华严经》、山东省泰山石经山谷的的《金刚经》、徂徕山峡佛岩的《大般若经》等。据蒋善国在《汉字形体学》一书中说:“刻经数量最多,规模最大的是河北省房山县西域寺的石刻佛经。……唐辽两代均有续刻,分藏西域寺的石经山和南塔下两处。……总计两处共藏石经七千一百三十五块。”(1959年手抄本,页322)

石刻文字资料是研究篆书、隶书、楷书的珍贵资料。它比字书上的文字资料更可贵,原因是字书辗转传抄的过程中会有谬误或“走样”的情况出现,而石刻原件或其拓本,只要没有磨损是千载不变,始终如一的。

汉字由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,历时三千多年。这个演变历程有几条贯彻始终的规律:
(一)由不定型趋向定型,
(二)图画性的逐步减损,
(三)减化,
(四)类化,
(五)部分的字有繁化现象(增形符或声符以明字义)。

在马来西亚要掌握汉字演变历程有一定的难度。主要的原因是书籍文献缺乏,各代书体原件或拓本更是欲求无门。富贵山庄的〝中华人文碑林〞计划一旦落实,将能为民众与学子提供文字资料,借此提升他们对文字的认识以及对书法的鉴赏能力,可谓功德无量。


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副会长
兼拉曼大学中文系教员(文字学专家)
王介英助理教授